
基隆仙洞巖最勝寺│迷你敦煌石窟,一線天,基隆室內秘境景點
基隆景點推薦,「仙洞巖」位於基隆港口西北側的山崖下,是一座海蝕洞地形的廟宇,相傳古時有人在此修煉成仙,故取名仙洞巖。
廟內分為左右兩洞,右洞有台灣少見的岩壁佛像,有人稱為小敦煌石窟。
左洞又名一線天,又窄又矮,成人得蹲踞才能前行,沒來過仙洞巖,別說你很瘦。
仙洞巖與鄰近的佛手洞皆是海蝕洞地形,兩者各有特色,一次收集兩處基隆祕境相當值得。
(20個基隆景點懶人包)。
》仙洞巖最勝寺
- 地址:基隆市中山區仁安街1號(地圖)。
- 開放時間:8:30~16:00。
【仙洞巖最勝寺交通/怎麼去】
- 開車:可用「仙洞巖」導航。
- 公車:搭乘基隆市公車301、302、304至「仙洞巖站」。
【仙洞巖最勝寺停車】
- 仙洞巖前廣場及道路旁可免費停車。
【仙洞巖最勝寺附近景點】
- 佛手洞、白米甕砲台、基隆廟口、外木山風景區。
》仙洞巖一日遊
【基隆旅遊必買門票/交通/住宿/體驗】
- 麗星郵輪探索星號
- 海科館門票
- 潮境智能海洋館門票
- 和平島地質公園門票
- 基隆嶼登島
- 碧砂漁港海釣體驗
- ANIVERSE Keelung實境體感門票
- 和平島/十分/九份一日遊(含門票)
- 基隆長榮桂冠酒店
- 拉波波村一泊三食露營
高聳的牌樓前左右分立四座護法石像,四周盎然綠意更顯聖地清幽靜謐,光線斜射灑落,增添莊嚴肅穆之感,讓我稍稍整理衣服,帶著恭敬的心情拾階而上。
仙洞巖以佛教、道教並重,日治時期改為信奉日本七福神的弁財天神,改名最勝寺。
後來日治時期結束,廟方重新供奉釋迦牟尼佛等神明,並將弁財天神的祭祀保存於最洞內深處。
仙洞巖分為主洞、左洞與右洞,主洞空間不大,東西略顯凌亂因此沒有特別拍照紀錄,較特別的就是擺放不少羅漢雕像,表情生動,各有不同身姿。
穿過主洞來到右洞,這裡最特別的就是曲折蜿蜒的岩壁上刻劃佛像,輪廓鮮明,栩栩如生。
慈眉善目的尊者眼含慈悲憐憫,分別是普賢、文殊、地藏王菩薩及觀世音菩薩,係民國60年間由基隆市石雕家李榮坤費時之作。
難怪有人稱仙洞巖為台灣的迷你版敦煌石窟,但我卻是想起吳哥窟的石雕女神,姿態婀娜,且更有粉紅色系的女皇宮,讓人看見精采的宗教藝術作品。
欣賞完石刻佛像後,接著來到左洞,這裡是仙洞巖另一個欣賞重點,千萬不要錯過。
左洞又名「一線天」,用以形容通道狹窄,千萬不要小看它,如果體重超過80公斤者不要勉強進入,可能會卡住。
通道崎嶇難行,不時又有水滴落在身上,加上洞內缺乏日照更是感到陰涼,不用擔心迷路,一直往前走就好。
最矮處幾乎讓人快要呈現五體投地的模樣,或許,這是神明刻意讓世人保持謙遜恭敬之心,如同吳哥窟的空中宮殿其階梯刻意作的陡峭且沒有扶手,讓人得彎低身子以表達敬畏之心。
相較於佛手洞,一線天洞內較為明亮,不會感到緊張害怕。但由於通道真的過於狹窄,無法悠閒地欣賞週圍環境,只想不斷往前鑽行。
經過約80公尺後,終於能夠站直身子,視野也隨之開闊,環顧四周,仰望頭上的岩石風化結理雖然不像佛手洞有個明顯的掌印,但身旁岩壁上卻刻劃著文字、圖案,依稀可認出自日治時期便已留下的字跡,可看出仙洞巖的悠久歷史。
岩壁刻劃著凹凸不平的字跡,如此奇特的景緻讓我忍不住伸出手輕撫,指間留下的是冰冷質硬的觸感,彷彿也在我的心上書寫下難忘的鮮明記憶。
多少文人雅士曾到此一遊,並用此詩形容「仙洞幽深別有天,崎嶇一徑入螺旋;遊人多少留題詠,百尺蒼崖姓字鑴」,讓仙洞巖多了些文雅氣息。
左洞最後方的小巧空間祭祀日本七福神中的弁財天神,不同國度的神明在此並存交流,讓人看見台灣融合不同時期的歷史,在這塊土地上積累迷人的文化與宗教底蘊。
》仙洞巖評論
- 仙洞巖有一線天與石刻佛像,值得與佛手洞來趟秘境之旅。
- 一線天對於旅人身材有著嚴苛考驗,沒通過,請別說自己是苗條身材。
- 仙洞巖旁的石梯可來到觀景台,能夠眺望基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