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古蹟博物館,兒童小火車,雨天親子推薦景點
台北室內景點推薦,「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台北最美古蹟變身鐵道主題博物館,讓你欣賞日據時期到現代的鐵道歷史與文物,無論是火車模型、鐵道標誌、甚至連莒光號、客車和車站都真實重現。
裡頭還能玩積木、幫火車添柴火,以及駕駛小火車,超棒的台北雨天景點,下雨就來這吹冷氣。
(更多鐵道主題景點)。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
-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 開放時間:09:30~17:00,休週一。
- 門票:全票100元,半票50元。四館聯票全票130元、半票65元,購票日起一個月內參觀本館及古生物館、南門館及北門館。
- 官網:鐵道部園區官網。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交通】
- 捷運:搭乘捷運新店線於北門站2號出口或淡水信義線至台北車站7號出口,步行5分鐘抵達。
- 公車:可搭乘公車至捷運北門站、臺北郵局、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詳細資訊請見鐵道部園區官網。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停車】
- 台北地下街停車場B2(鄭州路)、Times 延平開封停車場、應安168中華北門停車場。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歷史】
- 1884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聘請外國顧問於淡水河碼頭內建造機器局,組裝槍砲彈藥及鑄造貨幣。
- 1895年日本軍方接收機器局,改為臺北兵器修理所,製造並修理陸軍所管兵器,可製造彈丸、信管、小銃丸及藥筴、船舶、鐵道鐵橋等,改稱為臺灣砲兵工廠。1900年由陸軍省移交鐵道部,同年改名為臺北工場。
- 1908年臺灣西部鐵路開通,因應鐵路交通運量與車輛維修需求大增,1909年臺北工場新建車輛修理工場、塗工場。1918年新建鐵道部廳舍,形成南廳舍、北工廠。
- 1934年臺北工場搬遷至松山(現址為臺北機廠),街廓內舊有建物重新整修及汰除,於2020年重新對外開放,讓台北市民朋友再次目睹它的耀眼風華。
【臺博館鐵道部建築特色】
- 最主要的建築物同時佔地最大的就是「鐵道部廳舍」,外觀為磚木結構。
- 廳舍正面以兩座對稱塔樓作為入口,並依照路口轉角設計圓弧造型。
- 兩側各有三根古典立柱支撐,單斜屋頂設置大型老虎窗,華麗的歐式風格為台北車站的腹地增添浪漫。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附近景點
台北室內景點門票:
鐵道部園區鄰近台北車站,與三井倉庫、北門廣場、郵政博物館北門分館、撫臺街洋樓構成台北歷史古蹟群。
除了將台北車站的周圍腹地增添綠意及歐式風情,更讓你在開放的空間場域走讀台北城的前世今生,稱它為開放式博物館也不為過。
沿途欣賞的鐵道部的外觀,紅磚成的優雅拱牆搭配綠意,室內透著暈黃的燈光,好似將人拉回過往的記憶。
沒多久,眼前出現北門與台北郵局,兩座老字號的古蹟遙遙相望,與鐵道部共同建構起台北城的歷史意象。
你看看,鐵道部是不是真的很美?
來到購票處取得有QR code的門票後就可感應閘門進入,但請注意以下幾點:
- 園區內禁帶寵物、腳架及自拍棒。
- 展場內不能攜帶飲食,園區內有兩處餐廳,也有休息區提供飲水。
- 入口有寄物櫃,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利用。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樓層及設施介紹
【廳舍1樓】
鐵道部的整體空間不小,有鐵道部廳舍、八角樓、電源室、食堂、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等6座建物,另有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的東側圍牆及石板道。
但展間以入口處的廳舍為主,記得在廳舍一樓先入手地圖比較有方向感,依照廳舍→八角樓→電源室→工務室→食堂的順序攻略就可輕鬆遊玩。
首先走過閘門來到廳舍一樓,這裡主要展出咱的鐵支路與火車日常兩項常設展。
咱的鐵支路包含百年紀事及鐵道路線,帶你看見台灣鐵道的發展歷史。
「百年紀事」
第一個展間從1880年劉銘傳打造鐵路一直到台灣高鐵的現代生活,櫥窗內擺放相關文物配合圖版,彷彿搭乘記憶列車穿梭於台灣歷史,這樣的走讀比起教科書更能吸引小孩的興趣。
「鐵道路線」
我超愛這展區的設計,超大投影牆不斷輪播著車站與火車的歷史照片。螢幕下方則是台灣的地理模型,上頭不時點亮鐵道路線,很有玩遊戲的感覺。
兩側則有觸控螢幕可以選擇不同的鐵道路線欣賞各車站的歷史資料,這一區千萬不要錯過。
「產業鐵道」
這裡就是一個黑黑的模擬隧道,我以為會有火車撞過來….結果就只是投射一段話。
「動力演進」
這一區鐵道迷必逛,陳列不少火車模型,像是這台蒸汽火車就讓我想起北海道的二世古列車,那噗噗的汽笛聲與白濛濛的煙霧是鐵道的浪漫阿~~~
「莒光號」
這一區真實呈現莒光號車廂,用螢幕打造的窗戶營造車輛移動的感覺,搭配不時傳來咚咚的火車行進聲,相當逼真。
架上的行李也是裝飾品,讓人看見下重本神還原,修了16年果然不同凡響。
「車票行旅」
這裡展示以前的薄紙車票與現行的打孔式長方形車票,最熱門的車票莫過於追分成功以及十分幸福。
「客車」
竟然連客車模型也搬來了,古典的車頭造型,後方則是餐車車廂,細節絲毫不馬虎,鐵道迷再次尖叫瘋狂。
雖然這比不上金正恩的極樂列車,更不是屍速列車,但是那懷舊氛圍讓人快門按不停,超好拍。
連列車的名板也來了,看得出早期多是與軍事政治相關的取名。
「木造車站」
既然車頭都扛來了,這裡有車站也是很正常的吧,小巧的車站建築也是遊客拍照重點。
「金庫展區」
這金庫不比土銀展示館的金庫,擺放幾個破舊的櫃子,沒有真正的黃金或鈔票。
【廳舍2樓】
接著走上階梯來到2樓,對了,爸媽們請記得提醒孩子上下樓梯不要跑跳,除了避免危險也要愛護古蹟地板喔。
「鐵道行旅」
這熟悉的台鐵閘門卻連結我的日本記憶,將車票插入後,喀喀兩聲再帥氣地抽拉起來,很有旅行的感覺阿。
「聲音體驗」
遊客可以自行選擇車廂廣播的語言,由於出差滿常搭乘高鐵,這聲音對我有著莫名的熟悉感。
車廂上的跑馬燈越看越想搭著鐵道去旅行。
「鐵道建築」
這展間也是不容錯過的重點,鐵道動態模型常設展重現1970至1980年代臺灣鐵路時代以及臺北第三代火車站周邊場景。
精緻的模型搭配燈光變化,大人小孩都愛。
門口有燈光展示時刻表,自己抓時間來卡位拍照喔。
北門、三井倉庫與郵政總局三強鼎立,在一片水泥建築中更顯亮眼。
鐵道部的原本模樣,目前主要開放的區域為中間長廊的左半部,右半部的館舍已被清除僅留下清代機器局的街廓,讓人感嘆古蹟保存不易。
在等待燈光秀的同時,不妨在外頭的座椅區休息一會,不誇張,這天我走到左腿的筋脈抽痛,實在是因為每個角落都太好拍了。
「信號傳送」
平常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平交道號誌燈成了被小孩玩弄的對象,請爸媽提醒小孩不要太激動按壓而損壞設備。
「立體石膏飾展區」
除了鐵道文物,建物的本身也是值得遊客慢慢欣賞的重點,尤其二樓的大廣間,那橢圓形的天花板與羅馬式柱頭讓人看見鐵道部曾有過的華麗,這樣的富麗堂皇也可在台北賓館見到。
【紀念品商店/食堂】
外觀為木造二層洋式建築,以樓梯與走廊連接廳舍及食堂。現在作為紀念品展售商店,可以買些鐵道書籍、模型、拼圖、玩具等作為此行的完美句點。
特別的是窗戶上以整修的照片作裝飾,除了遮光,也再次提醒古蹟維修的不易。
【八角樓/男廁】
建於1919年的八角樓,屋頂砌石板瓦,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中空八角柱,上方為通風口,和外牆間由八根鋼筋混凝土樑相連接,外牆以洗石子、牆面分割線來表現仿石砌的古典風格。
在當時,甚至在現代都可說是相當高級的廁所。
你看看,八角型的小便斗齊聚八人之力往同一方向灌注全身氣力,那景色想來就覺得特別。
【古蹟修復展示工坊/工務室】
興建年代應為1934年臺北工場遷出後,為洋式風格木造單層木造建築。
這裡的重點是可以讓小孩玩黏土及雕刻,爸媽又可以去喝飲料納涼了。
》鐵道部園區親子遊戲區
【兒童展蒸汽夢工廠】
親子家庭必玩重點,在蒸汽火車的世界了解動力的演進、火車的機械結構、以及蒸氣轉化為動能的過程,也看看有哪些人在蒸汽火車上工作,走入一場火車的奇幻旅程。
各種精細可愛的儀表板真的不和你呼攏的,網美打卡也適合。
總共規劃拼圖遊戲、螢幕繪畫、投炭練習場、積木列車以及最熱門的小開車試乘體驗,爸媽們快來排隊。
》鐵道部園區評論
- 搭捷運就到,台北必備雨天景點。
- 精緻的鐵道主題,可以開小火車、玩遊戲,室內吹冷氣讓爸媽超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