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景點》大吳哥城,微笑高棉,人氣必去景點

大吳哥城 (Angkor Thom),Angkor是指城市,Thom為大的意思,因此,Angkor Thom就是「偉大的城市」。

佔地九平方公里,為四邊各為三公里的正方形王城,周圍有寬一百公尺的護城河,東西南北各開一城門,另外,在東門北側再開一個城門。其中的遺跡包含蘇利耶跋摩一世重建的空中宮殿(Phimeanakas),烏達雅地耶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建造的巴芳寺(Baphuon)以及闍耶跋摩七世所建的巴戎寺(Bayon)、癞王台(Terrace of the Lepper King)、鬥象台(Terrace of Elephant)和12生肖塔(Prasats Suor Prat)等,這些寺廟遺蹟也見證了吳哥王朝最輝煌的時代。

這天,我們首先來到大吳哥的南門,南門也是現存的五座城門中保存狀況最為良好,因此,大部分的遊客都是由此進入參觀。

Bayon_4.jpg

在南門前的石橋兩側有著善神與惡神相互拔河的雕像,訴說著乳海翻騰(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的神話故事。

乳海翻騰的故事不僅出現於此,也出現在小吳哥的石壁之上,是印度教創世神話。簡單的說就是善神與惡神為了長生不老的甘露各自拉扯著手中的七頭蛇翻攪須彌山,象徵眾神以大吳哥城為中心(須彌山),在護城河(乳海)上攪動著乳海。而大吳哥內的巴戎寺則是住著眾神,皇室與一般民眾住在寺外與城牆間的須彌山腳下。

Bayon_6.jpg

善神,每尊雕像的表情各不相同,但同樣有著損毀的痕跡。

Bayon_2.jpg

另一側的惡神阿修羅也逃不過歲月在臉上留下的痕跡。

Bayon_1.jpg

 河面上停靠著三艘華麗造型的渡船,不知道是否用來遊河?

Bayon_3.jpg

穿過南門後,第一個到達的便是巴戎寺,巴戎寺可說是大吳哥的中心點,東西南北四向道路交會於此,寺內共有五十四座佛塔,代表當時吳哥王朝版圖下統治的省份,周圍較低矮的佛塔圍繞著中央最高的佛塔,塑造出山的崇拜形象,每座佛塔上頭皆有都刻有三公尺高的闍耶跋摩七世的微笑面容,也被世人稱為「高棉的微笑」,如此奇景早已勝過建築本身的雄偉,在每位遊客的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吳哥印象。

Bayon_24.jpg

一百多面的佛像面容雖不盡相同,但同樣有著祥和的面容及慈善的微笑,千百年來,看盡人世興衰與歲月更迭。

Bayon_21.jpg

Bayon_14.jpg

Bayon_13.jpg

Bayon_15.jpg

除了著名的微笑佛像外,寺廟上的石雕藝術也是不容錯過的重點,如婀娜多姿的仙女、雕工細緻的神像都讓人讚嘆當時的雕琢技術之精美。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第一層的外牆浮雕,以十二世紀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為主題,或許這可反映出闍耶跋摩七世是位勤政愛民的君王。

Bayon_7.jpg

Bayon_23.jpg

Bayon_8.jpg

Bayon_20.jpg

寺廟內隨處可見的七頭蛇神(NAGA)的雕像,但請注意,它細長的身軀可不是讓遊客當做攀坐的座椅。

Bayon_11.jpg

吳哥窟只有穿著制服的導遊才能進入寺廟,而一般司機則只能在外圍等候,不得入內。由於我們只請了一位嘟嘟車司機沒有導遊陪同,因此在參觀寺廟內的古蹟時,就依靠手上那份事前收集的資料自行看圖說故事囉。

Bayon_18.jpg

吳哥窟的寺廟多以石頭建築而成,內部狹窄的空間內只有四周的石牆,除了佛像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桌椅或家具等。

柬埔寨久經戰亂,導致古蹟與雕像受損嚴重,運氣好的佛像可受人供拜,運氣不好的不是被盜賊偷走了佛首就是四肢斷裂,令人感嘆。

Bayon_29.jpg

Bayon_25.jpg

虔誠誦念經文,將心中所願隨著飄升的煙霧傳達上天。

Bayon_19.jpg

此次旅程,我試圖捕捉在地人文的畫面,看是否能從照片中貼近當地生活,也讓無語的建築多點人性的感覺。

Bayon_22.jpg

Bayon_26.jpg

巴戎寺實在是殺底片的好地方,待了一小時後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來到位於巴戎寺西北方的巴芳寺,巴芳寺(Baphuon)是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建立,為獻給印度教濕婆神的須彌山寺,由三層須彌台構成,底層須彌臺東西方向長120米,南北方向長100米。三層須彌台基總高度為34米。

Baphuon_1.jpg 

到廿世紀,巴芳寺已大半坍塌。寺廟的修復工程斷斷續續,而原本記錄著石頭位置的紀錄遺失後,讓修復工程更加困難,也影響了修復進度。吳哥窟的各座寺廟多有不同國家認養維護,從寺廟的外表便可輕易看出各國投入的心力,例如某個國家負責的寺廟外牆的雕刻竟然被直接抹平,如此敷衍的態度才是讓遺蹟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痕~~

直到現在,巴芳寺雖然重新開放讓遊客登塔,但處處可見維護的痕跡。

Baphuon_2.jpg

Baphuon_3.jpg

巴芳寺是大吳哥城內最高聳的建築,也搭建了木梯方便遊客登塔。

Baphuon_4.jpg

吳哥寺廟這一格格的空間象徵的就是眾神的房間,簡單俐落的設計,採光良好,四面通風@@

Baphuon_5.jpg

穿過長廊,彷彿走入千百年前的回憶。

Baphuon_6.jpg

Baphuon_7.jpg

站在巴芳寺的頂端,眼前望見的是斑駁漆黑的石壁,遠處草地散落的是等待重新建構的石塊,衷心期盼吳哥重返風華的一天早日到來。

Baphuon_8.jpg

離開巴芳寺正值上午10點,我與喵卻已開始感到疲憊,畢竟今天從五點起床趕到小吳哥拍完日出後,接續逛大吳哥城,在古蹟爬上爬下讓雙腳開始酸痛不已。因此,看到巍峨挺拔的空中宮殿(Phimeanakas)時,我與喵只想從旁邊繞過,完全沒有登頂的欲望@@

空中宮殿高度達12公尺,階梯非常陡峭,傳說國王每天晚上都必須到這裡與蛇精Naga行房,若國王一夜沒去,將招致災難降臨。

(這國王爬上去後還有體力辦事嗎?)

Phimeanakas_1.jpg

離開這春色無邊的空中宮殿後,不遠處就來到一片大草原及廣場,左手邊是鬥象台與癲王台,右手邊則是十二生肖塔。先介紹鬥象台吧,這裡是國王舉行慶典儀式的地方,在吳哥時期,每年都會舉行鬥象大會,勝出的大象能成為國王的坐騎,從此三餐有人打理,住好睡好還享有健保,因此,可想見每隻大象有多麼期待這出象頭地的機會(誤)。

週邊的圍牆上雕有許多大象和印度教的神像,象鼻子從地上摘取蓮花,牆面浮雕則有伽魯達、獅面人身象、七頭蛇神等,可看出當時精湛的藝術造詣。

Terrace of the Elephants_2.jpg

Terrace of the Elephants_1.jpg

鬥象台北側即是癲王台,初建於Jayavarman七世,並由Jayavarman八世擴建,名稱係以這尊雕像所命名。傳說曾有一位吳哥國王罹患痲瘋病,那尊雕像長相怪異且外表有苔蘚侵蝕痕跡,因此稱其為「癲王」。

 Leperking Terrace_2.jpg

癲王台牆面上刻滿了許多的佛像,似在提醒世人常存善心。

 Leperking Terrace_1.jpg

最後,我們來到另一側的十二生肖塔(Suor Prat Towers),其名來自塔上雕有不同的動物,和中國的十二生肖類似,故名之。但其實十二生肖塔真正的用途根據真臘風土記記載,當時的人民若有爭執時,一人住進一座塔裡,再由對方的家屬代表負責看管,當時間過去後,犯錯的人就會受到神明的懲罰而生病,以此判斷誰是誰非~~~~

也許,當人獨處時,才能反映出最真實的狀態,這樣看來,古人的智慧似乎值得我們學習,而不是視為荒誕滑稽才對。

Prasats Suor Prat_1.jpg

Prasats Suor Prat_2.jpg

此時正值中午時分,我們終於逛完大吳哥城,但超過30度的氣溫及直曬的日光已讓我們無法招架,和司機表明想回飯店休息,他卻希望我們能按照原訂計畫走完整個大圈路線……

只好和我那可憐的小腿說聲加油,繼續走吧!